地球国  关闭窗口
暂无城市风光

莆田历史文化·传说典故

    莆田市,古称“兴化”,又称“莆阳”、“莆仙”。境域北连福州,南接泉州,西依戴云山脉,东南濒临台湾海峡。陆域面积4200平方公里,拥有“世界不多、中国少有”的湄洲湾秀屿深水良港和三江口、枫亭等辅助港,以及湄洲、南日等大小150多个岛屿。莆田历来为闽中政治、经济、军事、文化中心,是一个物华天宝、人杰地灵、文化昌盛、经济繁荣而又充满生机活力的古府新市。莆田素有“文献名邦”,“海滨邹鲁”的称誉。古往今来以重教兴学,文化发达著称。莆田市还被誉为“崛起的鞋城”,“靠一双鞋,走出一条路来”,是福建出口鞋类的主要生产基地。莆田市也是福建省著名的粮果区。不仅荔枝、龙眼、枇把三果和以水果为主要原料的罐头驰名中外,而且还享有“蔗乡”之称,目前这里是全国重要产糖区之一。著名的兴化米粉已远销东南亚及欧美一些国家。莆田风光旖旎,古迹众多,全市拥有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250多处,是福建省“历史文化名城”之一,主要旅游景区有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、九鲤湖、广化寺、南少林等。港口资源得天独厚,拥有湄洲湾、兴化湾、平海湾三大海湾。

莆田行政区划

莆田经济与人口·工农业状况

    莆田市陆域面积4200平方公里,人口290万,通行莆仙方言。全市有少数民族30个。境内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,年平均气温18℃—21℃,冬无严寒,夏无酷暑,四季分明,温和湿润。

    2006年,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576.78亿元,比上年增长22.9%,实现工业增加值206.67亿元,同比增长21.3%。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82.88亿元,增长26.7%。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产值266.34亿元,现价增长22.0%。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达658个,比上年末增加79个,增长13.6%。 
 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水平进一步提高。2006年,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59.08,比上年提高11.6个百分点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409.91亿元,增长22.6%;利润总额达16.17亿元,增长14.1%;税金总额达12.83亿元,增长24.8%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地产出率达261万元/亩,比上年增长16.0%。全年全市新增“云敦”1项中国驰名商标,3个国家免检产品,18个福建名牌产品,14个福建著名商标。至此全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5个,居全省第3位;中国名牌产品6个,居全省第4位;国家免检产品17个,居全省第3位。

    2006年,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93.21亿元,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.9%,增幅居全省第三位。 
  农业生产平稳增长。粮食生产基本稳定。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118.97万亩,总产量45.0万吨,分别比上年减少1.33万亩和增加0.04万吨,粮食生产保持在播种面积减少的情况下基本稳定。食用菌生产形势较好。全年食用菌产量达6.5万吨,比上年同期增长18.0%。蔬菜生产向优质高产品种发展。全年蔬菜种植面积达49.32万亩、总产量101.78万吨,分别比上年增长0.7%、3.2%。水果产量大幅增加,全年产量达13.93万吨,同比增长42.3%。全年农业总产值达31.29亿元,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7.5%。 
  林业工作取得较大进展。全市城乡绿化一体化与绿色通道工程建设取得成效,初步建成了海岸线防护林,农田水利保护林、荒山经济林体系,形成了多功能、多效益的森林防御体系.全年完成林业产值1.46亿元,增长15.1%。 
  畜牧业生产增幅继续回落。全年全市肉蛋奶总产量21.68万吨,比上年同期增长5.2%,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4.9个百分点。 
  渔业生产在调优中发展。全年水产品总产量达70.2万吨,比上年增长3.3%。全市水产品养殖面积达到2.18万公顷,同比增长6.4%。全年渔业产值达35.94亿元,增长7.8%。 


 


莆田地理位置与交通

    莆田市位于太平洋西岸中国的东海之滨,福建省沿海福厦黄金海岸线中部,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,北纬24°59’—25°46’,东经118°27’—119°40’。北距省会福州市108公里,南离厦门经济特区190公里,与台湾隔海相望,距台中港仅72海里。

    莆田市交通运输便利。全市公路通车里程为1619公里,境内有324国道、福泉高速公路,三郊线、五秀线、涵沧线等省道通过,已形成了“三纵三横”的公路主框架。港口目前全市共有海港11个,河港3个,主要码头有20个。特别是境内拥有天然深水良港湄洲湾,湾内海域水深宽阔,长年不冻不淤,可开发的岸线30多公里,5万吨级船可自由进出,10万吨级船能乘潮进出,已建成万吨级杂货码头1座,3千吨级码头2座,1千吨级码头2座,3.5万吨多用途码头正在兴建。秀屿港已辟为国家一类口岸和台轮停靠点,开通了秀屿至香港集装箱定期班轮,实现与26个国家和地区41个港口通航。 

莆田城市地图

  推荐交通地图网站: http://pt.dqccc.com/map/

莆田旅游风景·名胜古迹·名人

    1、广化寺   位于八闽中部的南山广化寺,初创于公元558年,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四十岁的寺龄了。“未出兴化,先有广化”这句口头禅,在莆田市所管辖的二县二区范围内,千百年来,民众一直在广泛地传颂着……
  寺内殿宇巍峨,重檐高耸、山环水抱、清秀绝尘、圣地佳景、美不胜收。中外善信,来莆宾客,每每都以一登南山为快!
  史籍陈武帝永定二年(公元558年),名儒郑露兄弟舍宅为寺,由开山始祖金仙禅师作为主持,所以名金仙院。隋文帝开皇九年(公元589年),金仙院经扩建后,改名为金仙寺。唐睿宗景云二年(公元711年),寺僧志彦被诏进宫,奉命讲解《四分律》,遂赐名为灵岩寺,不久并由大书法家柳公权书匾。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(公元976年),始改名为广化寺。当时全寺有十大院,所辖小庵达120座之多,寺僧约千余人,可谓广化寺的全盛时期。
  此后,广化寺迭经兴废,阅尽沧桑。清末光绪年间,广化寺按照旧时规制,进行大规模的重建,遂使殿字峨巍,渐复旧观。及至文革期间,广化寺也和全国其他寺庙一样,在劫难逃,遭到了极为严重的破坏,1980年以来,在圆拙法师主持下,广化寺又再次被重新修复。现在,广化寺规模宏伟,占地32000多平方米,建筑面积达16000多平方米,从山门到大悲楼,全长358米,寺周围墙,计长2华里多。
  寺的中轴线上,依次建有牌坊、山门、放生池、天王殿、大雄宝殿、法堂、藏经阁、大悲楼等。山门外高大的照壁上,刻有中国佛协会长赵朴初所书“庄严国上,利乐有情”八个大字。大雄宝殿进深四间,面阔五间,高达20米,面积340平方米,看去极为壮伟。殿前并有宋英宗治平二年(公元1065年)所制高约3米,八角五层,上刻《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咒》的石经幢两座。
  中轴线的东西两侧,主要为钟楼、鼓楼、祖师殿、伽蓝殿,罗汉堂、禅房、客房、膳堂、戒堂、方丈室、看山楼、溪声阁等。此外,寺的东侧尚有南宋孝宗乾道元年(公元1165年)以前所建释迦文佛舍利塔。塔为木结构建筑,风姿可人,现在基本保存完好。

    2、湄洲岛    位于湄洲湾湾口的北半部,现辟为国家旅游度假区。这是一个南北长9.6公里,东西宽约1.3公里,面积约16平方公里的小岛。全岛林木蓊郁,港湾众多,岸线曲折,沙滩连绵,风景秀丽。环岛优质沙滩长达20多公里,可建海滨浴场;还有6千余亩防风林带,是理想的度假胜地。岛域盛产石斑鱼,乃鱼中之珍品,远销港澳。
  湄洲湾东南临台湾海峡,与宝岛台湾遥遥相望。因处海陆之际,形如眉宇,故称湄洲。岛上妈祖闻名海内外。妈祖原名林默娘(公元960-987年),因她出生至满月从不啼哭,父亲给她取名曰“默”。她自幼出聪明,8岁能诵经,10岁能释文,13岁学道,16岁踩浪渡海,经常在海上抢救遇险渔民。宋雍熙四年九月初九,林默娘二十八岁时,辞别家人,在湄洲岛湄屿峰归化升天。为了纪念她,当年人们就在湄洲峰“升天古迹”旁立庙奉祀,尊她为海神灵女、龙女、神女等。宋徽宗时封妈祖为“顺济夫人”,这是朝庭对妈祖的首次褒封。以后历代朝廷还敕封她“天妃”、“天后”、“天上圣母”等尊号。
  湄洲岛是妈祖的故乡,这里的妈祖庙尊称为“天后宫湄洲祖庙”。此庙创建于宋雍熙四年(公元987年),即林默娘逝世的同年,初仅数椽;后经历代扩建,日臻雄伟。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,回来奏称:“神显圣海上”,于第七次下西洋之前奉旨来到湄洲岛主持特御祭,扩建庙宇。清康熙统一台湾,将军施琅奏称:“海上获神助”,又奉旨大加扩建。目前,妈祖庙已修茸一新,雕新画栋,金碧辉煌,成为全世界华籍海员顶礼膜拜和海内外同胞神往的圣地。妈祖庙、天妃宫、天后宫遍布我国台港澳地区及大陆各海口码头、内河岸埠,还分布到东南亚和日本、朝鲜、印度、美国、法国、丹麦、巴西、阿根廷等世界17个国家,必乎是有华人处就有妈祖信仰。在台湾就有大大小小的妈祖庙5000多座,妈祖信徒有1400多万。还有以之妈祖庙5000多座,妈祖信徒有1400多万。还有以之为地名的,如天津的天妃闸、福建的马(妈)祖岛、台湾澎湖马公(妈宫)、澳门原名妈阁等。每逢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妈祖生日,庙宇内外,人山人海,香火鼎盛。
  湄洲祖庙庙后岩石上,有“升天古迹”、“观澜”等石刻。站在石上,顾盼茫茫大海,白鸥掠波,舟揖穿梭;水中有山,山外有海,山海相衔,海天相接。庙前岩岸海床有大片辉绿岩,受风涛冲蚀,形成天然凹槽,潮汐吞吐之声,由远而近,初似管弦细响,继如钟鼓齐鸣,再若龙吟虎啸,终则象巨雷震天,骤雨泻地。扣人心弦的“湄屿潮音”因而驰名。
  湄洲岛辟为国家旅游度假区后,香港力宝集团负责用20年时间投资19亿美元对该岛进行成片开发,力争把该岛建设成为亚太地区乃至世界一流的朝圣度假圣地。

    3、莆田九鲤湖    位于仙游县东北隅约25公里的万山之巅,这里以湖、洞、瀑、石四奇著称,尤以飞瀑为最,自古以来有“鲤湖飞瀑天下奇”之誉;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把它与武夷山、玉华洞并称福建“三绝”。相传汉武帝时,有何氏九兄弟在此炼丹,后跨鲤升仙,九鲤湖因而得名。当地还流传着许许多多关于何氏九仙和历代善男信女来这里求“仙梦”的故事。
    九鲤湖荡青漾翠,碧澄一泓,是个秀丽的天然湖。湖的四周,林木葱茏,千岩竞秀,怪石嵯峨,瀑祭泱泱,融林、瀑、水、石之胜景于一处。湖的上游,坦荡的水底岩石上,遍布如臼如樽、似瓮似井等奇形怪状的洞穴,有的深不可测,相传为九仙炼丹的遗址。在山间林野有着无数奇岩怪石,诸如蓬莱石、瀛州石、羽化石、玄珠石、龙擦石、枕流石、天然坐等。这些奇石留下不少历代名人的题刻。著名的九祭飞瀑从高耸的崖头猛泻入湖,水石相激,轰鸣如雷。鲤湖飞瀑按每次落差分为九祭,名曰:雷轰祭、瀑布祭、珠帘祭、玉柱祭、石门祭、五星祭、飞凤祭、棋盘祭、将军祭。各祭独具特色,瀑布大至一百多米,小到三、四米。尤为壮观的是瀑布、珠帘、玉柱三祭。瀑布祭高达百米,气势磅礴,珠帘祭从刀削斧劈般的千仞巨石上齐刷刷地滑下,形成万斛水珠,宛若垂帘,颇为壮观;珠帘祭之东侧,水从盘龙山顶贴着石壁滑下,形成两股晶莹的细流,妙似玉琢的双柱。这就是玉柱祭。珠帘、玉柱同注一泓深潭,它虽小于九鲤湖,却是九祭最佳处,徐霞客盛赞“峻壁环锁,瀑流交映,集奇撮胜,唯此为最”。九祭飞瀑全长十余公里,沿途悬崖夹峙,蜿蜒曲折,奇胜不可名状。 
    九鲤湖一向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流连,山中遍布摩崖石刻。如今,九鲤湖又成为中外游客瞩目的游览胜地。新修的公路已直通湖畔。一座设计精美、规模宏伟的九鲤宾馆已破土兴建;大规模的整体建设规划亦将付诸实施。 

    4、莆田南少林寺



详情请进:莆田旅游景点一览

莆田地方名品特产·传统工艺推荐

    1、四大名果:兴化桂元
  莆田市位于东海之滨、台湾海峡西岸,因其独特的地理、气候资源,极宜种植龙眼等亚热带珍贵果树,其中龙眼、枇杷、荔枝、蜜柚是莆田市传统的四大名果,历来驰名海内外,尤以龙眼为佳,素有“兴化桂元甲天下”之美誉。
  莆田龙眼因其栽培地域独特,孕育了众多品种和优良品质。全市现有品种80多个,为全国最多。由于莆田地处我国龙眼栽培适宜区的北缘,日照充足,雨量适中,日夜温差大,有利于可溶性固形物(糖分为主)的积累,所以兴化桂元风味较其他产地香甜,并培育了许多优良品种。
  莆田龙眼以果大、可良率高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(即含糖高)为特点,“水南1号”、“友谊 106”这两个品种,已达国家一级龙眼标准,为国内领先;“松风本”、“立冬本”以其晚熟而倍受青睐。主栽品种“乌龙岭”、“油潭本”、“水南1号”、“松风本”、“ 立冬本”等品种成熟期在8月中旬至10月中旬,平均单果重13-19克,可良率65-72%,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8。3-5%,维生素C含量丰富,每百克果肉中含有43。12-167。7毫克,这些指标都明显优于其他产区。

    2、四大名果:枇杷
  莆田枇杷品种达100多种,主要有“解放钟”、“长红3号 ”、“莆选1号”、“早钟6号”、“白梨”等,单果重为全国最大(解放钟最大单果重172克,为世界之冠),栽培技术最先进,主产区常太镇号称“中国枇杷第一乡”。全市现有面积1。1万公顷,投产面积0。5万公顷,年产量3万吨以上。销往全国 各大中城市。“解放钟”枇杷选自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英龙街绣衣里的“大钟”实生变异味,1949年莆田解放那年发现而得名。其最大单果重可达172克,曾在1954年西德举行的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获金奖,故被誉为“枇杷王”。“解放钟”枇杷树势强,枝条粗壮,抗逆性强,结果习性好,产量高,果实倒卵形或长倒卵形(梨形),果皮橙红色、易剥离、中等厚、耐贮运;平均单果重70-80g。根据福建省农科院测定,果肉厚0。93cm,可食率71。46%以上,可溶性固形物11。1-12%,含酸量0。51%,维生素65。72mg/100g果肉,莆田当地成熟期5月上、中旬。

    3、四大名果:荔枝
    莆田荔枝始于唐代,北宋蔡襄《荔枝谱》称兴化荔最为奇特。 其味香甜、醮核率高,具有止渴、滋补功效。郭沫若先生六十年代初在莆田考察时,曾题下“荔城无处不荔枝”的诗句,盛赞莆田荔枝。优良品种有“陈紫”、“宋家香”、“状元红”等。

    4、四大名果:蜜柚
  莆田蜜柚,又名度尾“文旦柚”,属食膳双宜的美味佳果,曾被清朝列为贡品,果实品质优良,气味芬香,肉嫩汁醇,甜酸适度,口感好,风味独特,原国家主席李先念品尝后称它是“无籽蜜 柚”。

    5、兴化米粉:
  北宋以来,一直为兴化之著名特产。系用特等大米精制而成。现主要生产有兴化细米粉、银丝米粉、快熟米粉和粗条米粉等系列产品。兴化米粉,条细如丝,洁白如银,质佳味美,且耐储藏,便于携带,富于韧性,煮、炒、炸皆可,具有独特的地方风味。家用、馈赠咸宜,是馈赠亲友和宴请佳宾之珍品,畅销国内外。

    6、漆木碗:
  莆田市选用优质木材和采取精湛工艺制作的碗、碟、盘、杯、钵、盂、花盆套等150多个花色品种的传统木质漆器,造型雅致玲珑,色泽光滑明丽,既为日用品,又是工艺品。漆木碗用料考究,制作精细。在漆艺上,有传统的“红退光”、“黑退光”,色亮如镜,聚光照影;有“退光贴花” 、“漆内描图”,摸之无痕,视之有景;有“生漆擦”、“透明擦”,木纹清晰,美于天然。漆木碗的品种已有“青石朱里碗”、“透明暗花鸳鸯碗”、“金珠盖碗”等20余种。漆木碗为陈设、旅游和食具之佳品,不但造型雅,质地优良,色彩明丽,纯朴美观,而且具有无味、无毒、坚固耐用、不脱漆等特点。盛沸水不烫,装酸碱不蚀,是驰名中外的上乘食具。陈列于厅室,正看圆如一轮满月,侧视妙似半颗珍珠,是可供欣赏的工艺美术品。同时,漆木碗高不盈三寸,薄不过三分,旅途携带,十分轻便。


    7、兴化桂圆干   是兴化地产的龙眼加工焙制成的干品,驰名国内外。
  桂圆干富于营养,具有养血安神、补心益脾等功效,是体虚贫血产后养身的滋补佳品,用优良品种“乌龙岭”焙制成的桂圆干,尤为名贵。兴化桂圆干按照龙眼品种规格大小不同,有“三元”、“四元”、“五元”、“中元”和“砂仔”之别。  

    8、蔗糖:
  莆仙自古就是著名的“甘蔗之乡”。甘蔗种植的历史可上溯到700多年前的南宋时期。到明朝中叶,甘蔗种植和蔗糖生产有些发展,糖类产品已行销江浙各地。但直到本世纪40年代,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,种植的甘蔗是老品种,产量和出糖率都很低,土作坊中生产的是板糖、红砂糖和少量白糖。
  50年代后,人民政府重视蔗糖生产,积极扶持和鼓励农民种蔗。1983年建市以后,市政府采取得力措施,促使甘蔗种植面积不断扩大,单产不断提高,推动制糖工业发展。1983年,仙游县龙华公社建华大队荣获“全国甘蔗生产先进单位”称号。1985年,全市甘蔗种植面积达22。6万亩,甘蔗总产量126万吨,榨季生产食糖14。1万吨,为历史最好时期。被誉为福建“糖仓”之一。

    9、冰糖:
  冰糖是蔗糖加上蛋白质原料配方,经蒸汽煮炼和静止结晶而成。冰糖晶莹透亮,香甜可口,具有润喉清心,祛烦消渴的功效,是食用佳品。
  古时,仙游民间就用土灶、大锅煮炼冰糖。产品远销江浙各地,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,光仙游就有30多家私人冰糖作坊,年总产100多吨,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冰糖生产发展较快,1956年以来,人民政府注意发挥蔗乡优势,发展冰糖生产,不断进行技术革新和设备改造,逐步提高产品质量。仙游食品厂生产的冰糖,无论是产量还是质量,在省内同行业中都居首位。仙游出产的冰糖大量销往上海、江西、浙江、安徽、山东、湖南、河北、江苏等地。仅上海市的年销量就达1000吨。
  1972年以后,仙游冰糖生产又有新的突破。双灯牌单晶体冰糖成为出口产品,销往新加坡、也门各国。仙游综合食品厂生产的“鲤城牌冰糖”及“鲤城牌单晶冰糖”,1985年荣获部优产品称号。1988年全市冰糖产量7411吨,其中出口219吨。1989年冰糖产量下降为2946吨。

    10、兴化米粉   莆田市一大特产,明代就有米粉外销。产地以莆田县黄石镇西洪和清江两村为主,下棣、西利、惠上、惠下和渠桥乡樟林、洋埕等村次之,全市其他地方亦有零星的加工制作。米粉以上等黄尖米制作最好,制作须经过9道工序,过去用手工操作,现在多用半机械化进行制作。兴化米粉的特点,条细而匀,色泽洁白,轻松晶莹,煮炒易熟,汤干均可,饮食便利,独具一种风味。是群众喜爱的食品,逢年过节馈赠亲友的礼品。兴化米粉的销路很广,除本省各地外,销至广东、江西等地,目前产地工人到外省设坊生产销售,或被雇用代加工。1949年以后,远销至东南亚、美洲和欧洲等国家,深受海外侨胞的喜爱。近几年,每年出口数量在800~1000吨之间。

    11、莆田黑猪   福建省地方良种之一,主要分布在常泰、黄石、笏石、灵川、梧塘、西天尾、芦、涵江及城郊等乡(镇)。全县饲养母猪4万多头,年产仔猪50多万头(据县畜牧兽医服务站提供,1988年有防疫仔猪33万头),输出猪苗达20万头以上,畅销省内各地,是福建省主要的母猪基地。
  黑猪具有适应性强,耐粗饲料,生长快,出肉率高,肉质好,产仔多,母性强,抗热、抗病力强等特点。成年公猪体重350市斤,母猪体重300市斤,经产母猪一般每窝产仔10~12头,最高达15头以上。利用长白猪或杜洛克猪作父本,黑猪作母本,杂交一代具有体型大,生长快,易育肥,出肉率高,瘦肉率高,肉质好等特点。所以,以莆田黑猪作母本,是福建省利用杂种优势的一种比较理想的母本种源。

    12、莆田黑鸭   福建省特有的蛋用黑鸭品种。据调查,灵川乡是黑鸭的摇篮地,分布在莆田市沿海及南北两洋平原地区(以城关中心的南北两片平原之俗称),现全市饲养数量达35万只,年产鸭苗近1000万只,远销到广东、广西、江西和湖南等省(区)。主要特点,体态轻盈,行走敏捷,耐盐性,抗热性较强,适应于硬质海滩放牧,产蛋性能好,母鸭年产蛋量270~290个,平均蛋重70克左右。利用白色公鸭与莆田母鸭杂交生产的半番鸭,是肉用鸭优良品种。

    13、黑骨鸡    也叫白绒鸡、绒毛鸡或绒毛乌骨鸡。莆田县饲养历史已有700多年。全县饲养数约6万多只,年产鸡苗300万只以上,其中运销广东、广西和湖南等省(区)有250多万只。乌骨鸡经济价值很高,具有营养滋补和药用的功能,其所制乌鸡白凤丸和白凤酒,在国内外市场上极受欢迎,是出口外销的珍贵产品。

详情请进:莆田名品特产专区

莆田特色饮食文化

《鸡卷》
    先把瘦肉剁碎,加上香菇、虾仁、尾梨、冬瓜条、五香、胡椒等佐料,再用猪的网油裹卷,切成半寸左右的圆粒状,油炸成焦黄色,趁热沾上酱醋,酥脆香甜、五味俱全。 

《海蛎饼》
    用地瓜粉、豆腐为原料,拌葱、芫荽、五香、胡椒、味精等,放入特制小瓢中,夹心生海蛎油炸。酥脆香甜,沾蒜泥酱醋,更爽口宜人。

《麻丸》
    用瘦猪肉为料,锤打成浆,加上尾梨、硼砂、胡椒、姜汁等佐料,括成小圆珠,放在热水中烫熟。食用时加上清骨汤,是有名的汤肴。

《枫亭糕》
    用纯糯米粉为原料,拌上白砂糖粉末,再加上花生仁,芝麻等,干蒸熟后,切成四方块,香甜可口,老人小孩皆宜食用,也是馈赠亲友的佳品,在省内外及东南亚一带颇受欢迎。

《仁丹糕》
    用糯米粉为原料,拌以白糖、精盐、酸汁,蒸熟后趁热撒上白砂糖,甜、咸、酸味道齐全,病人和老幼食用尤为适宜。

《芜糕》
    把一些薄荷草(俗名溪芜草)放在铺糯米粉的蒸笼底部,蒸煮后,蒲荷味渗进米糕,香气袭人,是独特之糕点。

《赤饼》
    将面粉拌成团,再用平锅烫成面皮,然后用数张面皮裹炒熟的花生粉、芝麻,中上白糖等即成。皮韧馅甜,香味满口。

《蓼花与麻筒》
    仙游县生产“蓼花”与“麻筒”的历史悠久。“蓼花”,以糯米、蔗糖、纯碱、麦芽糖为原料,经制作成冬瓜样的白果条后,油炸为蓼花胚。如沾满蓼花米即成“蓼花”,若沾满炒芝麻,由成为“麻筒”。“蓼花”与“麻筒”均具有营养丰富、酥脆可口的特点。

《仙草冰》
    俗称“仙冻”。用当地出产之仙草,煮成仙草水,加上曲粉,冷却后便凝成黑色的仙草冰,性清凉,能祛火,切成小块,拌冷开水及白糖,是夏令消暑冷食佳品。

莆田时尚好去处

莆田凤凰山公园、莆田菜溪岩、莆田天马山、莆田东岩山、莆田紫霄岩

莆田地方名企及产品推荐

    福建省仙游面粉有限公司是大型现代化粮食加工企业

    莆田市南方福利涂布纸品总厂,位于莆田市城厢区铁岭村。有多年专业制作各类纸品及纸塑产品:如PVC文件盒;文件夹;首饰礼品盒;礼品包装盒;文具纸品工艺盒;鞋盒;银包盒;皮带盒;手表盒;茶叶盒;食品礼盒;手挽纸袋;手挽公文箱等印刷纸制品。